SAUCE沙司
红学之曹康基情派(俱是疯话而已)
2020-03-08  

大舜正裔

这篇讲的是,

一个北方人怎么把自己包装成假的“大舜”。

所以他拥有的潇湘妃子也是假湘妃。

但是有什么关系呢?

我们可以一起假装有凤来仪。

即使没有百兽率舞,

你只能对牛弹琴,

我这头老牛也一样能跳给你看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“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”

掌权者要保持统治的正当性。

《红楼梦》的作者说书里那个时间的当朝天子为大舜正裔,“幸得咱们有福,生在当今之世,大舜之正裔,圣虞之功德仁孝,赫赫格天,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”。

有人说舜为汉族陈、吴(虞)诸姓氏之祖,大舜正裔自然是汉;觉罗氏称不上舜裔,八竿子打不着,真的是这样吗?

我们来看一下记载,

满族最早的祖先是肃慎(亦作“息慎”),而在虞舜时代,肃慎就已存在。《大戴礼记·少问篇》:“昔虞舜以天徳嗣尧……海之外肃慎、北发、渠搜、氐羌來服。”《国语·陈语》:“仲尼在陈,有隼集於陈侯之庭而死,楛矢贯之。”陈侯向孔子讨教,孔子说“此肃慎氏之矢也”,并讲述武王灭商后曾将肃慎氏之贡矢“分大姬,配虞胡公而封諸陈”,而“分异姓以远方之贡,使无忘服也。故分陈以肃慎之贡。”周武王长女之婿,陈国开国之君虞胡公,正是“大舜之正裔”。

从地理位置上看,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舜生于诸冯,迁于负夏,卒于鸣条,东夷之人也。”这里的“东夷”,和史书中称肃慎之“东夷”,和明人称东北的满族人之“东夷”或“东虏”,可能早已经不是一回事。

但是作为清代的朝廷,当然不会去认真分析一个词汇的演化变异,民族的迁徙流转,只要统治者还有一点智商,他一定会强调就是这样,我就是大舜正裔。

雍正在《朱批奏折》、《大义觉迷录》中反复引用《孟子》舜为东夷之人的话,以驳斥吕留良等“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”的观点,就是这种思路。

 

舜帝陵 “在县西三里许紫巾峰紫巾台。台经三丈。禹南巡登此,望九疑以祭舜。”自大禹时起,中经夏商周、秦汉、魏晋南北朝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以至于民国,无论是国家、地方,还是民间均不断祭祀舜帝。

明洪武年间,朝廷将舜帝陵从玉琯岩迁于舜源峰下,并将舜帝祭祀制度化、规范化。清朝对舜帝陵的祭祀更加重视,据现存文献记载,从顺治帝亲政到宣统帝即位,清朝皇帝先后遣官赴舜帝陵告祭 45 次,其中顺治帝 1 次、康熙帝 9 次、雍正帝 2 次、乾隆帝 12 次、嘉庆帝 5 次、道光帝 5、咸丰帝 2 次、同治帝 2 次、光绪帝 6 次、宣统帝 1 次。

清代舜帝陵祭祀始于顺治八年(1651)。是年正月,顺治帝亲政,发布亲政诏书,4 月派遣侍读学士白允谦赴永州宁远九疑山祭告舜帝亲政之事。当时明将孙可望攻袭永州,白允谦遂在衡州府望祭舜帝陵。祭文为:自古帝王,受天明命,继道统而新治统。圣贤代起,先后一揆。功德载籍,炳如日星。朕诞膺天眷,绍缵丕基。景慕前徽,图追芳躅。明禋大典,亟宜肇隆。敬遣专官,代将牲帛,爰修殷荐之诚,用展仪型之志。

在中国政治文化史上,舜帝具有“道统”与“政统”双重的意义。其作为“先圣”,具有代表儒家道统的文化意义;其作为华夏族的五帝之一,成为中原王朝皇帝谱系的“先王”,具有统治的正统性。

康熙朝祭舜活动更趋频繁,据文献记载有 9 次之多,其中前 5 次祭祀因由虽然各不相同,但均在展现帝王治统与道统形象。康熙六年七月,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帝举行亲政大典。次年,他派谴宗人府丞高珩赴九疑山祭告舜帝。祭文为:自古历代帝王,继天立极,功德并隆。治统道统,昭垂奕世。朕受天眷命,绍缵丕基。庶政方亲,前徽是景。明祀大典,亟宜肇修。敬遣专官,拜将牲帛,爰照殷荐之忱,聿修尊崇之礼。

康熙二十年(1681),平定三藩之乱,次年遣督捕理事官魏双凤致祭,告平定三藩。祭文为:自古帝王,受天显命,继道统而新治统。圣贤代起,先后一揆。成功盛德,炳如日星。朕诞膺眷佑,临制万方。扫灭凶残,廓清区宇。告功古后,殷礼肇称。敬遣专官,代将牲帛,爰修禋祀之诚,用展景行之志。

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,此后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,于三十六年(1697)平定。是年,他遣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廷瓒致祭,告平漠北。祭文为:自古帝王,受天景命,制治绥猷,必禁暴除残,以又安黎庶。缅怀往烈,道实同符。朕钦承帝祉,临御九围兹以狡寇跳梁,亲征漠北,荡涤寇氛,廓清边徼,永靖兵革,以与普天率土,乐育太和。敬遣专官,代将牲帛,昭告古先哲后,虔修程祀,式彰安攘之模,用展景行之志。

清朝入主中国而能长期统治,关键在于:一是政治上表明其继承历代帝王的“政统”,为伏羲以来政统宗子。二是文教上展现其宗奉儒家思想的“道统”,代表中国文化“道统”承绪。三是风俗上利用规范地方群祀与推广庶民教化从。上述措施大多肇端于顺治朝,在康熙朝确立与推行。清初帝王塑造道统与治统合一的形象,符合汉族士人的理想追求,也于实际中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李光地说:“自朱子而来,至我皇上,又五百岁,应王者之期,躬圣贤之学,天其殆将复启尧舜之运,而道与治之统复合乎。”也就是“大舜之正裔,圣虞之功德”的故事背景了。


评论(15)
热度(16)
©SAUCE沙司 | Powered by LOFTER